小县城的回忆,陈旧并非破败

发布日期:2025-07-30 点击次数:168

最近接了一个城市人居环境调研的小活,目标:息烽。

息烽是典型的西南内陆小县城,城市的历史这里就不赘述了,在老城区逛了一圈,先上图为敬:

总的来说,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七八十年代的老砖房,但托父母官的福,量体裁衣,没有“试图再造一个六盘水滑雪场”,也没有“试图复制一个xx水司楼”。

城市界面有年代感,但还算得上整洁,难能可贵。

曾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为什么大多数棚改要大拆大建?

现在明白了:并不是每一个城市,都可以复制上海的经验。

更直白一些:上海的石库门无论再怎么拥挤,那也是现代规划的产物,本质上是被动而有序的。

但是更多四五线县城,城市是“生长”出来的,本质上是主动而混沌的。

要“修旧如旧”,要“保留原有风貌”,很难。很多四五线小城市,从一开始的发展就是自发性的,是野蛮生长的,甚至是随波逐流的。

你很难用秩序去对抗混沌,也很难用规矩去约束散漫。人性如此,城市发展也是如此。当然,如果有巨量的资源,这一切都不是问题。

但问题是,四五线小城市,有多少资源呢?

北上广深的老街坊,改造一下电线线路,翻新一下外立面,更换一下护栏、楼牌,就可以“焕然一新”。做一做内部空间的优化,甚至用鹅卵石覆盖下水道口,都能成为人居改造的典范。

但是,放到四五线城市,这些东西能起多少作用?不妨先问这样一个问题:有多少四五线城市的老城区,连雨污分流都做不到?

这样的区域,不大拆大建,如何有效进行的人口疏离与聚集?如何以引入现代化的市政设施?如何通过增设新的公共配套让区域“常住常新”?

但如果要“大拆大建”,钱呢?地方政府的债务,现在哪家都是一头包。

指望社会资本火中取栗?哪有那么多的“白衣骑士”?

指望上级政府大力支持?哪有那么多的“天降甘霖?”

离开息烽,最后看了一眼,挺干净的一个城市,印象挺好的一个城市,山水有相逢。

#贵州#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