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汝瑰坦言:没有毛主席指挥挺进大别山,解放战争就不会只打4年
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点击次数:108

“没有挺进大别山,解放战争估计还要再拖上三年!”

当时已经78岁的郭汝瑰,语气肯定而又感慨,满满都是对中国解放军的赞美之词。

这个曾经国民党作战厅的厅长,手里掌握着国民党内部各种各样的作战资料,他曾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拿着资料推演。

无论推演多少次,郭汝瑰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:

“挺进大别山,太险也太难,但也非常巧妙。”

郭汝瑰眼里的常规战争

作为解放战争时期,国民党作战厅的厅长,郭汝瑰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,特别是刚刚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洗礼,当时的郭汝瑰对于战争的过程,有着自己的看法。

他认为,在常规战争当中,无论交战双方谁的优势更大,基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:

第一阶段是敌人的全面进攻,我方集中兵力进行防守;

第二阶段是敌人集中兵力,对我方进行“点对点”的重点进攻,这一阶段最为凶险,我方必须在抗住敌方进攻压力的同时,尽可能保证己方的有生力量。

第三阶段是双方的战略相持阶段,这一阶段相较于前两阶段更为轻松,但也要积极组织防御或是进攻,避免地方夺取重要战略地点。

第四阶段,就是我方的全面反攻时刻,这一阶段的关键点就在于,要以强有力的攻势,快速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,奠定最终的胜局。

郭汝瑰的这一战争理论是有现实依据的,无论是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,还是发生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,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发展下来的。

即便是1947年的解放战争,也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发展的,唯一的不同就是,跳过了其中的相持阶段。

先是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,之后直接就跳到了共产党的全面反攻,这也就是为什么郭汝瑰一直在强调,“战争的时间被压缩”。

从表面上来看,国民党当时的进攻效果十分显著,蒋介石的“钳形”攻势,几乎将解放军当时所占领的根据地给瓦解殆尽,甚至就连延安也被国民党军队攻破,党中央被迫前往其他地方。

蒋介石非常重视延安的归属,但毛主席并不在乎,他所在乎的是蒋介石暴露出来的那条中原补给线。

三路并进,两翼牵制

1947年5月,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,制定下了对付国民党的战略方针:三路并进,两翼牵制。

由陈赓、谢富治率领太岳军团渡过黄河,进攻河南北部;陈毅、粟裕率领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,进入鲁豫地区进行作战;最后由刘伯承,邓小平率军南下,挺进大别山。

三路齐头并进,但事实上最主要的还是“刘邓”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,其他两路进攻都是给刘邓分担压力,打配合的。

至于两翼牵制,则是对山东和陕北的国民党军进行牵制作战,避免他们在“刘邓”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,驰援后方。

至此,挺进大别山部署已经完成,就看各方部队各自的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了。

对于党中央的战略方针,虽然大家都知道挺进大别山是一招“妙棋”,直接切断了国民党对北方的战略补给线,对战争意义重大。

但关键是,“刘邓”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后,将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,将一大主力置于孤立的境地,真的好吗?

当时的战场局势,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都在山东和陕北,这就相当于人张开双臂,两边的拳头很硬,但是中间的胸口就完全暴露给了敌人。

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,当时的党中央其实就是在赌,只要“刘邓”大军能够成功,将会极大压缩战争的时间。

千里挺进大别山

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,刘伯承与邓小平在接收到命令的第一时间,就知道了毛主席的最终目的。

但毕竟是前往四周都是敌人的腹地,即便是刘邓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全身而退,但为了加快战争的进度,即便刘邓知道此行凶险,但依旧毅然前往。

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属于绝密计划,为了保障计划的突然性,刘邓下令全军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,尽可能在夜晚行军,避免被国民党侦察机发现。

由于没有了无线电校正方位,刘邓大军只能通过最基础的指南针或是肉眼辨别方向,甚至有很多战士都不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。

就是凭借着这种绝对的保密计划,刘邓大军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国民党腹地,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,为后续进入大别山,打下了基础。

进入大别山之后,新的难题又摆到了刘邓面前。

大别山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党白崇禧的底盘,他在此地经营多年,当地很多群众都不怎么信任共产党的军队,这就导致我方群众基础十分薄弱。

再加上白崇禧的有意封锁,这就导致刘邓大军很难筹集到军队所需的粮草,甚至就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很难搞到。

不过刘邓大军硬是凭借着毅力和优良的作风,逐渐在大别山地区站稳脚跟,成了一根钉在国民党心口的“钉子”,吸引了周围大量的国民党兵力,为其他地区的作战,缓解了压力。

最后,刘邓大军遵从党中央命令,跳出大别山,与粟裕等汇合,彻底将中原战场与淮海战场连在一起,一口气将敌人压制到了长江以北。

自此之后,国民党再无力与共产党争锋。

挺进大别山的各项作战规划,只是一些冰冷的文字,但计划当中透露出的那股“狠劲儿”,正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。

千里挺进大别山很难,难到几乎没有军队能够完成,但就是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硬是被我们几万战士,将其变成了现实。

也正是有他们的奋斗,才大大缩短了历史前进的脚步。

参考资料:

党史故事|刘邓大军为何要挺进大别山?——2021-07-19,共产党员网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