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年头,热搜宛如过江之鲫,层出不穷。
可有些事儿吧,初看热闹,细品却觉五味杂陈。
就说前阵子那桩“学界耆宿舌战直播新贵”的风波。
一边是象牙塔里的鸿儒,怒发冲冠,视学术尊严如拱璧;另一边是直播间里卖力吆喝的网红,粉丝摇旗呐喊,趋之若鹜。
要说这事儿,孰是孰非?断章取义地站队,恐皆是皮相之见。
耆宿缘何鸱张?
明面上,是觉直播客将知识贩为刍狗,戏谑解构,是对学术的褫夺。
他皓首穷经数十载,兀兀穷年,结果呢?
竟不及网红一句“姐妹们,盘它!”。
这等落差,于心何忍?
然深究之,耆宿真正在意的,恐怕是其价值圭臬的倾颓。
往昔,知识乃圭臬,是叩开命运之门的金砖。
如今呢?
知识变现之捷径,竟是迎合大众的猎奇心。
此种认知倒错,方为怒火之源。
直播新贵那边呢?
亦无可厚非,逐利乃人之本性。
他们洞悉流量玄机,谙熟如何以最短平快之法,攫取用户眼球。
他们才不管你什么学术清誉,什么知识渊渟岳峙,但求货如轮转,财源广进。
盖因,于这“注意力经济”时代,能鲸吞用户时间,便等于坐拥金山银山。
然亦不可否认其价值,他们至少将某些原本高屋建瓴的知识,以更阛阓烟火之姿,播撒于更广袤的人群。
与世俗之见相左,此非仅是“文化精英 vs 大众娱乐”的二元对立。
实则,还裹挟着更为繁复的利益龃龉与社会踯躅。
耆宿所代表的,是传统知识的产出与流布模式,直播客所代表的,则是异军突起的商业模式。
前者孜孜以求知识的深度与严谨,后者则矢志不渝效率与变现。
当此二者狭路相逢,势必引发龃龉与抗衡。
更深层次的踯躅,源于社会阶层固化的日趋严重。
曾几何时,知识改变命运,此言不虚。
而今呢?
十年寒窗,未必能换来锦衣玉食。
反倒是那些敢为人先、长袖善舞之辈,更易在社会中崭露头角。
此等现实,令人踌躇不前,焦虑丛生。
仅此一隅,便足见问题之盘根错节。
当我们墨守成规地将矛头指向“直播的庸俗化”时,是否忽略了社会架构嬗变带来的深远影响?
归根结底,此事并无泾渭分明的善恶。
耆宿有耆宿的坚守,直播客有直播客的营生。
我们理应思忖的,是如何在敬畏知识的前提下,让知识更好地泽被苍生,惠及大众。
而非徒然将二者置于水火,相互攻伐。
可还记得那位舌战直播客的耆宿?
后来,他躬耕于短视频平台,以更妙趣横生之笔触,传播其学术洞见。
虽伊始略感扞格,但他渐悟,此道亦能使更多人窥见其研究之堂奥。
你看,世事往往如此玄妙。
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,或许亦能寻得彼此安身立命之所。
关键在于,吾辈能否摒弃成见,以更海纳百川之胸襟,审视这瞬息万变的时代。
毕竟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无人可螳臂当车。
我们所能做的,便是顺应之,拥抱之,而后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寸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