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政府一纸红头文件砸下来,全国63个省级行政区瞬间缩水成34个,县级单位直接取消,乡级单位砍掉一大半。这记重拳来得又快又狠,去年10月刚放出风声,今年6月就落地实施,活像菜市场里手起刀落的快刀张。
公务员圈子里炸开了锅。河内某机关的老陈捧着裁员通知直发愣,他那个在清化县财政局上班的侄女更惨,刚端上铁饭碗才两年,转眼就要重新找工作。"这不跟拆房子似的?"老陈蹲在办公室门口抽着烟,烟头在水泥地上碾出个黑圈,"咱们这些老砖头,说扔就扔啊。"
这场改革可不是临时起意。越南的行政区划还留着法国殖民时期的影子,像件不合身的老西装,袖口短了半截,裤腿还拖地。现在全国有近三万名省级干部,比泰国多出两倍不止。老百姓常开玩笑说,在越南当官比卖米粉还容易,街口拐角就能碰见个科长。
胡志明市周边几个穷兄弟最紧张。平阳省的干部老阮私下嘀咕:"咱们这些穷亲戚,往后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。"他说的不无道理,合并后的新省份就像个大杂院,有钱的住户自然嗓门大。越南政府倒是拍胸脯保证,要给裁掉的公务员发半年工资当缓冲期,可菜市场里卖菜的阿香听了直撇嘴:"半年后呢?喝西北风去?"
改革派官员们可顾不上这些牢骚。他们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经济数据直搓手——光是裁掉的十万个编制,每年就能省下几十万亿越南盾。这些钱要是拿来修路建厂,保不齐真能再造个"亚洲小虎"。胡志明市周边合并后,港口吞吐量眼看要冲进全球前二十,活像给越南经济装了台涡轮增压器。
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在看热闹。泰国商务部的官员们喝着冰咖啡说风凉话:"越南人办事就是急,跟我们当年搞行政区改革比,他们这简直是拿菜刀做外科手术。"这话传到河内,改革派官员反唇相讥:"总比某些国家光打雷不下雨强。"
被裁的公务员们可没心思打嘴仗。河内职业介绍所门口排起长队,前教育局科员阿梅攥着简历直冒汗。她隔壁站着个前税务局的科长,两人相视苦笑。倒是街边卖法棍的大婶看得开:"早该改了!我交的税养着多少闲人?"她手里的面包刀剁得案板咚咚响,活像给这场改革打拍子。
越南政府也不是愣头青。他们偷偷学了中国几招,比如搞干部轮训、建产业园区。但中国专家私下摇头:"我们当年搞改革像文火慢炖,他们这是爆炒啊。"这话传到网上,越南网友不乐意了:"慢火炖出来的肉是香,可我们饿啊!"
美国突然加征关税这事,倒给改革添了把火。越南纺织厂的老板们急得跳脚,再不提高效率,订单都要跑柬埔寨去了。就像村里突然来了收粮的,各家各户赶紧把陈芝麻烂谷子都倒腾出来。改革派趁机加码:"早改早受益,晚改喝凉水!"
这场改革像场大戏,台上锣鼓喧天,台下众生百态。胡志明市的新任市长意气风发,说要打造东南亚物流中心;山萝省的老书记蹲在办公室打包私人物品;河内的大学生忙着报考新设立的公务员岗位——虽然招录名额少了七成。街边咖啡馆里,人们争论着这场改革的成败,争论声混着咖啡香飘出老远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二十年前的中国,三十年前的韩国,都经历过这样的阵痛。如今轮到越南,这个总爱跟邻居较劲的国家,正咬着牙给自己动手术。手术刀下去是鲜血淋漓还是脱胎换骨?菜市场里的商贩们不在乎这些大道理,他们只关心明天的米价会不会涨。毕竟在老百姓眼里,改革这盘菜好不好吃,关键看能不能填饱肚子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